最近,秦昊模仿汪小菲「區別對待」一兒一女的短視頻上了熱搜。
汪小菲回家看到女兒,立馬化身慈父:「寶貝兒,回來了啊!想爸爸了沒有?」然後就是一頓親親抱抱舉高高。
兒子見狀也走上前叫爸爸,汪小菲卻嫌棄起兒子嗲嗲的口音,嚴厲訓斥:「好好說話!爸,那叫爸!」
短短幾分鐘,就前後大變臉,這種「天壤之別」令人哭笑不得。
凶兒子、寵女兒的區別對待
人稱「女兒奴」的汪小菲,早前就在綜藝節目裡表示過:
「女兒就是用來保護的,我想把女兒永遠養在家中,給她最好的,讓她不用奮鬥,也不會被別的男人‘騙走’。但兒子是需要鍛煉的,要經受挫折,要變得勇敢,能夠很‘爺們兒’地撐起一片天空。」
所以汪小菲看到女兒摔了一跤,心疼得想哭,兒子同樣摔了一跤,卻覺得男子漢要堅強,不准哭。
這種「窮養兒、富養女」「凶兒子、寵女兒」的教育理念也被眾多家庭認為是理所當然,「女兒奴」成了一種潮流和趨勢。
為了讓兒子勇敢、有擔當,就刻意地嚴厲對待,受了傷不能喊疼,受了委屈不准流淚,其實是對兒子的情感忽視。
這種教育對男孩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
從小沒有得到正常、充分感情互動的男孩,很難發展出細緻的共情能力、同理心,長大後或許事業有成,但回避情感溝通,難以與他人建立互相滋養的親密關係,好像患上「情感冷漠症」,在婚姻中讓伴侶感到苦不堪言。
寵愛的背後是限制
有人說,過分嚴厲對男孩不好,那寵愛女兒總沒錯吧?
並非如此,「女兒奴」式父母,給女孩造成的傷害更深遠、更隱秘,甚至給女孩的整個人生帶來不利影響。
父母們常這樣表達對女兒的期待:
女兒是小公主,不需要努力和奮鬥。
不能接受她嫁人,想把她永遠留在我身邊。
女兒就要寵著,被好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