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捷運上,聽到兩個媽媽在說最近天氣冷、給孩子買衣服的事。
一個媽媽說, 給孩子買了400多的鞋,新的羽絨服,稍微買了兩件,花了小三千了,但是孩子開心,我覺得值!
結果在一旁玩手機的小男孩撇撇嘴,說: 我才不開心呢!同桌的衣服都要一千塊呢!
這個媽媽一時語塞,不知道說什麼好,只好尷尬的笑著。
我看了看這個媽媽的衣著打扮很隨意,頭髮也是淩亂的,素面朝天,滿臉的疲倦感。
這樣的媽媽,卻給孩子買這麼貴的衣服,孩子還是不滿足嗎?現在的孩子都是這樣嗎?
關于給孩子買衣服這件事,一萬個家長有一萬個想法,也該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但是像捷運中的媽媽,自己都不捨得給自己花錢,卻把最好的都給了孩子、孩子還不領情,實在是太不應該!
或許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但事實上, 一個對自己極度窮養的媽媽,縱使使盡渾身解數給孩子好的物質生活,但根本上終究難以給孩子內在的充盈感。
01
編輯部同事菁菁今天一大早就在群裡訴苦。
她早上隨手剝了個水煮蛋吃,結果她媽沖她喊了一聲:那個是寶寶吃的雞蛋!你的在這裡......
What?雞蛋還分寶寶的、大人的?
原來,在她媽看來,娃要吃最貴的雞蛋,家裡其他人吃普通的就好了。 菁菁家的雞蛋,都是分開存放的:
左邊圓潤有光澤的,是給寶寶吃的;
右邊黯淡無光的,是給大人吃的。
聽了菁菁的遭遇,辦公室的寶媽們一下子炸開了鍋,原來家家都有這樣的老人, 恨不得都所有的好東西都留給寶寶。
阿喜的婆婆,只要看到寶寶喜歡吃哪個菜,就把菜端到寶寶面前獨享,也不管其他人要不要吃。
CC 的親媽,給娃買衣服都是在商場買大牌,自己卻捨不得淘汰舊內衣。
老一輩的觀念中,「為了寶寶好,大人委屈點沒什麼。」「委屈了誰,也不能委屈了寶寶。」
Wendy媽覺得:孩子和大人應該是平等的關係,沒必要在物質上搞特殊。
02
關于窮養富養,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想法、做法。
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張圖片,覺得很心酸。
(圖片來源:爆笑三叔 微博)
媽媽衣著簡樸,卻給兒子買很貴的鞋,看著孩子試鞋,媽媽開心地笑了。
有人說這是母愛的偉大之處;也有人說這是寒門出敗家子的證明。
其實家長給孩子買什麼東西、花多少錢,我們作為外人的沒有權利去指責、或者評判什麼。
但是很多事實證明, 不管是寒門、還是豪門,只要父母對孩子過度富養,只會養出「巨嬰」。
比如前一段很火的新聞,媽媽給了孩子錢,但是孩子留學兩年敗光了200萬。
22歲的晨宇,這兩年連留學都稱不上,只是在國外「混」了兩年。
兩年過去了,晨宇不僅預科都沒畢業,還花光了家裡給的200萬生活費。
很多家長都一邊批判著這個孩子是巨嬰;而另一邊,自己也在培養自己的孩子當巨嬰呢?
想一想,是不是很多媽媽不捨得吃穿,買一件衣服都要思量很多,但是給孩子買什麼東西總是很豪邁?
在家庭裡,一個窮養自己的媽媽,絕對培養不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03
孩子的東西不能比大人貴
「小孩的東西不能比大人貴」,這是我們家的一個標準。
比如買衣服,如果我給自己買衣服的標準是千元,那小孩按照衣服比例大約是成人的 1/3、價格也最多是 1/3 就足夠了。
印象很深的一次,我們在美國看到 Moncler 羽絨服在打折,我就心癢想給孩子買一件。
立刻就被爸爸制止了:「你喜歡就給自己買,小孩子不要買這麼貴的東西,結實好穿的就可以了。」
被甜到的同時,我也豁然開朗——作為一個辛辛苦苦勤勞賺錢的成年人,最貴的東西應該買給自己和父母。
至于小孩子嘛,安全耐用的普通的東東就好,想要最好的?那是靠自己去賺的。
看起來,我們真像兩個冷漠的大人啊。
並不是我們不愛孩子,而是因為知道: 我們已經把最好的給了孩子。
我們也非常確定另外一件事:我的孩子以後一定比我更優秀,還用得著我替他操心眼前這一件衣服嗎?
Wendy媽咪有話說:
有的家庭富養孩子,孩子成「巨嬰」;
有的家長窮養孩子,孩子心裡會有缺憾。
到底該怎麼養孩子呢?
其實,窮養和富養不重要,重要的是,咱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孩子的物質要求。
如果家裡條件很好,父母在不委屈自己的條件下能滿足孩子的要求,也要儘量克制孩子的消費欲望。
富養也並不是無條件寵著孩子,孩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應有盡有太過嬌縱,只會讓他不珍惜父母的辛苦。
如果家裡很一般,父母就不要節衣縮食去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什麼名牌衣服、鞋,都不重要。
窮養不是說要餓著孩子,不讓他買喜歡的東西,而是應該從性格上去教育孩子,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物質,就需要自己去努力,爸爸媽媽能力有限。
極端的追求「窮養」或「富養」都是不明智的表現。
無論父母自身財富狀況如何,滋養孩子的心靈、培養他正確的三觀,才是給孩子一生上個最有力的保險。
在生活中,只有平衡好二者的關係,並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才最重要。
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懂得爸爸媽媽的不易,明白量力而行的道理,勇于面對挫折困難苦難承擔責任。
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這些東西,和窮還是富,和孩子是男是女,一點關係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