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每天做好以下3件事,孩子記憶力會高於同齡人

小魚 2022/06/11 檢舉 我要評論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一切知識都不過是記憶。」

人類都是需要記憶力來完成知識和學習的,如果沒有記憶力我們將會失去基本的生存能力。人一生中會有很多美好的記憶,沒有記憶力就等於活成一張白紙。

記憶力除了先天遺傳之外,後天培養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長能夠用對方法,那麼你可能會收穫一個小天才哦!

人的記憶力如何形成的?

只要說到跟人記憶力相關的話題,我們不得不認識到大腦中非常重要的器官——海馬體!

大腦中的海馬體對記憶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就像是人體中的圖書館一樣,將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全部都紀錄在裡面,當你每天不斷回想一件事情,逐漸就會形成永久記憶儲存在海馬體中。

人的記憶分為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如果你經常反復想一件事情,就會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相反,短期記憶不經常回想,你的記憶就會越來越模糊。

父母每天做好這3件事,孩子記憶力會高於同齡人

01、讓孩子練習背誦

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小時候背誦古詩詞的時,印象會非常深刻的,就像是將詩詞刻在大腦中的一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記憶力會逐漸下降,這時候讓他們背誦是很困難的。

根據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在兒童時期是發展的最快的,一直等到12歲後就會逐漸變慢,大腦漸漸變成了理解記憶,因此,讓孩子小時候多多練習背誦,可以訓練孩子的記憶力,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02、講故事: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受益

美國兒科學會兒童早期教育委員會主席丹尼特·格拉斯伊認為:

「學齡前兒童,如果經常聆聽父母讀睡前故事,將會直接影響他們上學後的學習表現和成績。」

可見,家長每天晚上給孩子講故事是有多麼重要!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講故事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低幼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多半是以聽故事為主的,父母們可以挑選一個好理解的繪本,慢慢講給孩子聽。

學齡期的孩子,家長們就可以買一些童話故事或者古詩詞,讓孩子能從中學習到知識和道理,從小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家長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時候,語氣一定要舒緩甜蜜,讓孩子能夠感受到媽媽的愛,而且家長還要提前瞭解故事中的內容和人物描述,這樣寶寶在聽故事的時候自然而然的進入到故事中。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約翰·赫頓博士研究發現:

家長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孩子會在大腦中記住故事中的情節和詞彙,這是讓孩子學習的過程,也是記憶和積累知識的過程,長期下去,孩子腦中的詞彙量會越來越豐富,對漢字的理解能力變得更強,長此以往,很多漢字媽媽不用教太多,孩子也能漸漸明白。

推薦 《上床囉:寶寶晚安故事》分為7冊,主人公都是小動物的形象,畫面可愛有趣,故事多以溫馨的主題的為主,每一冊是一個單獨的故事,給孩子講睡前故事一周七天不重樣。

03、陪孩子讀繪本、故事書

學齡前的孩子識字還不是特別多,直觀而形象的繪本,畫面精美,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圖片對視覺的衝擊是非常大的,也能夠拉近孩子與繪本的距離,從而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兒童心理學表明: 孩子認知圖形能力小時候是很容易養成的,特別是在寶寶幾個月大的時候,家長挑時間跟孩子一起讀繪本,可以培養閱讀習慣。

無論是繪本還是故事書主要是鍛煉孩子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若你家孩子3歲左右,建議家長給娃玩益智類的遊戲書,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記憶力,還能開發左右腦,讓孩子一天比一天聰明。

而右腦是藝術腦、創造腦,負責想像、創意、第六感、音韻律, 決定了創造力、直覺力、速讀力、想像力、記憶力。

所以系統的開發孩子的右腦很重要,多做開發右腦的遊戲,鍛煉孩子的右腦思維,激發孩子的大腦潛能。通過 找鞋子、找位置、拼積木、部件組合等小遊戲提高孩子的「藝術思維」,讓孩子的思維發散,並且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專注力以及觀察力。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