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什麼感受?」
高贊回答寫道
走路很慢,低頭,遇人就縮在路邊;
說話聲音很小,不敢看人的臉;
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優秀,更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出醜;
沒有勇氣拒絕別人...
缺乏自信的孩子,像被束住了手腳,內心總有一種很強的自卑感。
更殘忍的是,當他長大時,這種心理也很難好轉。
兒童心理學家金韻蓉老師說
「如果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等他長大了,就會被消極思維主導,成為程式化,主導他的每一天。」
這種時刻處於自我否定的孩子,也註定很難擁有一個舒展、幸福的人生。
沒有哪一個孩子會天生自卑,孩子自卑的根源,往往來自成長環境中的消極體驗。
以下這3種家庭,最容易養出自卑的孩子。
01過於節儉的家庭
我的高中室友芸芸,今年32歲,從來沒有談過男朋友,家裡快急瘋了。
其實芸芸相了不少親,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主要原因就在於她的自卑。
芸芸的媽媽是個非常節儉的女人,芸芸小時候從來沒有穿過新衣服,她的衣服不是哥哥姐姐穿小的,就是媽媽從親戚家淘來的舊衣服。
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芸芸被老師選中,要在「六一兒童節」代表全班表演節目,老師還特別叮囑芸芸,到那天一定要穿得漂漂亮亮的。
芸芸回到家將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就在臺上站兩分鐘,花這錢幹啥,穿你姐的裙子就行了!」
雖然姐姐的那件裙子款式老舊,領子上還有幾處洗不掉的黃斑,但芸芸還是硬著頭皮穿去了。
芸芸說,她永遠也忘不了當時老師看她的眼神,還有同學們的嘲笑。
雖然,芸芸現在工作賺了錢,可以去買自己喜歡的衣服。可是,她還是很自卑,每次去相親,她總覺得對方在嘲笑她土。有好感的,也不敢向前邁出一步,因為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
有人說,「窮養孩子」是讓他在童年多吃苦,培養堅強的毅力和不屈的性格。可是,從小沒有對金錢的支配權,不但容易造成自卑的性格,還有可能因為對金錢的過度渴望,走向一條錯誤的道路。
02愛孩子有條件的家庭
自卑,跟一個人優秀不優秀沒有多大的關係,很多優秀的人,卻依然有著很深的自卑情結。
反而, 小時候有沒有被無條件愛過,才是影響一個人自信的關鍵。
有個學生在班上當班幹部,成績特別好,平時待人接物表現得可圈可點。在老師同學眼裡,他是一個很優秀的人。
但他的內心卻異常自卑,這一切都源于媽媽對他過於嚴格。
小時候,如果哪次成績考得不好,媽媽不打他,不罵他, 只是板著臉,不和他說話,他特別害怕這樣的媽媽。
在他看來,只有自己足夠優秀,媽媽才能喜歡自己。媽媽對他的認可,從來不是因為他的存在本身,而是因為他表現額外優秀,換句話說,如果不變優秀,他是不值得被愛的。
他覺得媽媽從來沒有真正地接納過自己,這也影響了他對自己的接納,不管多優秀,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成長的路上,他不敢放鬆警惕。
「我媽關心的不是我,而是我考了多少分。」
03愛嘲諷的家庭
前幾天看到一則視訊,有個7歲的小男孩在節目裡說出自己心裡話。
因為學習成績差經常被媽媽訓斥,媽媽總是會沖著他冷嘲熱諷:
「你不行!」
「你沒戲!」
「你就是個二百五!」
7歲的孩子早已經把媽媽這些傷人的話記在了心裡,說到傷心處,忍不住淚流滿面:
「我會努力的,媽媽不要再叫我二百五了!」
孩子的自卑,就是在父母幾句無心的差評中形成的。
父母長期反復地用負面語言刺激孩子,孩子在潛意識裡就會深受影響,認同父母所說的:「原來我真的不行。」
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怎麼可能自信得起來?
孩子從小得到的愛,越是苛刻,越是有條件,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往往就越低。
每個孩子都有不完美的一面,父母要試著去接受,更多地去發現孩子好的地方、進步的表現。
如果總是和孩子的不完美較勁,孩子也會只看到自己缺點,感受不到你對他的愛和鼓勵,他的信心就一點一滴下降,慢慢低到塵埃裡。
04父母缺席孩子教育的家庭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給與自己最好的教育,除了父母恩愛之外,還有高品質的陪伴。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不僅適用于愛人,同樣適用於親子。
很多父母完全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認為這樣就可以了。其實父母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陪跑人。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喜怒哀樂沒人分享,遇到困難,需要鼓勵時,身邊都沒有一個可以訴說的人,這會讓他們失去安全感。
從而處理事情會變得畏首畏尾,性格變得膽小,久而久之,就會自暴自棄或變得自卑。
父母們總覺得孩子還小,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教育他,哪知道孩子的成長黃金時間就那麼幾年,當孩子的性格基本成型,父母再去教育則很難改正孩子的某些陋習,填補孩子的多年的心裡空缺。
李開複曾經這樣呼籲:「中國的家長,多陪陪孩子,無論多麼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談心。不要以為孩子送到學校了,一切都是老師的事情,然後回家了就督促做作業。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這些。」
錯過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最佳時期,才是你最大的遺憾!
春和媽媽有話說: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五年,但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
學校教育無論有多成功,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
要讓孩子告別自卑,父母就要做到夫妻恩愛,對孩子少一分苛責,多一些鼓勵,不要錯過孩子的成長,給與孩子高品質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