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理性的思考,寫最走心的文章,療愈媽媽衝突的內心,大家好,我是親子講堂的Wendy老師
要說什麼職業最容易發脾氣?我覺得這個職業是:媽媽。
我們這樣說吧……做媽媽之前:輕聲細語,當了媽媽之後,簡直就是個母老虎。
雖然每天都想著告訴自己,教育孩子一定要溫柔、要堅定。但是……惡魔熊寶寶的力量總是讓我喘不過氣來!我是Wendy老師,如果您也像我一樣有個讓你發狂的寶寶,請關注我, 讓我們一起成長!
寒假來了,孩子們心裡惦記每天看什麼電視、打什麼遊戲、睡到幾點起……而家長卻在心裡盤算著,給孩子報什麼補習班呢?該報幾個呢?假期可不能荒廢......
其實,寒假就應該是孩子適當放鬆,提高綜合能力的時候,通過補習班再強行向孩子輸入一些知識,孩子的學習效率並不會太高。與其花大價錢給孩子補課,不如用心給孩子補好這5個習慣,為他們接下來的學習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01 廣泛閱讀
如果您的孩子語文不好,那一定要利用好這個假期,讓孩子廣泛閱讀。通過閱讀,不僅可以增長知識,發展智力,而且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準。暑假正是孩子大量閱讀的絕佳時期,家長要鼓勵和引導孩子多讀書、會讀書。
☆建議:
1. 選好閱讀題材,可以和孩子的興趣相結合,也可以讓孩子廣泛涉獵各種題材,包括故事、傳記、詩歌、名著、散文等。
2. 幫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閱讀方法,學會流覽、略讀、精讀等。
3. 引導孩子學會做摘抄和寫讀書心得,嘗試理解和鑒賞書籍,通過獨立思考和情感體驗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孩子看書的時候在旁邊玩手機、看電視,使孩子分心,提倡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
5. 注意孩子看書時的光線,以及孩子的坐姿,謹防近視風險。
02 想提高成績,從學習習慣下手
對于中小學生而已,學習成績的差距最主要還是學習習慣上的差距。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現在開始!
1)閱讀與寫作習慣。寫作是支箭,閱讀是把弓。這對于孩子的學習來說,非常關鍵。閱讀的多少,決定了孩子的路能走多遠。
擁有閱讀習慣,還可以增強孩子的記憶。很多優秀的人,不僅是知識的淵博,最重要的還是善于思考!
閱讀跟寫作就是使人進入思考,是打開心靈的窗戶!孩子通過閱讀獲取新知識,並鍛煉他們的思維,看多了,見多了,自然而言也就懂了!
2)預習和復習的習慣。主動預習,而不是被動等著老師來教,想要成績好,預習和復習是必須做好的習慣!
預習重在于「讀、覽」,把不懂的知識點標識出來,在上課的時候可注意聽講,並做好記錄。
復習重在于想、寫」,把學過的知識通過梳理,學習起來比較系統化。眼看嘴讀,不如動手過一遍,對鞏固知識更有幫助!
03
補寫字的習慣
人常說:字如其人。寫字,不僅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也是影響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這也是很多父母容易忽略的地方。
寫字,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事情,它需要日積月累的練習。平時孩子學習忙,很難有時間靜下來心來練字,而暑假則是最好的練字機會。
☑ 建議:
大家可以給孩子買幾本字帖,和孩子商量一下每天寫多少,不求孩子把字寫的多漂亮,只要孩子能靜下心,一筆一劃的學寫字,這就是一種很好的習慣。
04 補寫作的習慣
不會寫,我仿,還不行嗎?
其實最開始寫東西,都是在模仿,仿著仿著,就仿出了自己的風格。
但是,仿的前提是你要有的可仿,而這部分就來源于閱讀。
讀書,絕不是文字在你眼前一過就算看了,必要的時候要思考,要摘抄,要背誦,這樣才能算是你看過了這書本。
看完一本書,你能做一個簡單的復述嗎?書的大致意思,主要觀點,重要的人物,故事梗概你都能說的出來嗎?
讓你復述一遍,你要是上演一場啞巴劇,「額……那個什麼,這個……」
恕我之言,恭喜你,你的又一本書白看了。
其實,會寫東西的人,與其說是有天賦,倒不是說是熟能生巧,就像做飯、開車一樣。每天抽時間寫一會兒,時間一長,你就發現你真的變牛逼了。
為什麼有很多學校的語文老師都要求讓孩子每天堅持寫日記?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天賦這個東西特別討厭的一點就是,你不堅持一段時間,你就不會知道自己有沒有這個天賦。
先得努力,才配談天賦;或者說,先得努力,才能發現天賦。
趁著假期,好好練習寫作吧。
05 補社交的習慣
假期,有不少孩子有兩個愛好,第一個是玩遊戲、看電視,一個是宅(宅在家裡玩遊戲),在家是條龍,出門是條蟲,見人就臉紅……
美國研究者斯蒂芬·伊裡亞德和弗蘭克·格雷沙姆調查了8000多名教師、耗時20多年的研究成果,他們認為學生成功最需要這10大社交技能。
1. 聆聽他人
2. 按照步驟操作
3. 遵守規則
4. 忽略干擾
5. 請求幫助
6. 輪流講話
7. 和別人相處
8. 對他人保持冷靜
9. 對你的行為負責
10. 幫助他人
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孩子學習好就行了,社交能力重要嗎?我家孩子挺能說的,是不是社交能力強的表現?
研究者伊裡亞德說:「 我們發現,學習到更多社交技巧的孩子,合作與自我控制能力變強了,問題行為減少了,而學習時間則增加了。」
如此,孩子將來在社會上獲得成功的幾率也就更高了。
很多研究表明: 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夠帶給孩子健康的心態以及自信和自尊,這是孩子以後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項能力。
社交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它包含:情緒的認識與控制能力、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表達能力、環境應變能力等。
但會說話不等同于會社交,人與人的交流中,非語言的資訊要遠遠大于語言資訊。
人和人交往中,有一個比例叫「7、38、55」,即內容只占7%,眼睛接收到的資訊占55%,其他感官感受到的資訊占38%。
所以,趁假期適時引導孩子,教給他一些正確的交往方法,如分享、交換、輪流、協商、合作等話題,可以從日常對話開始,例如:
1、怎樣拒絕別人:謝謝,我不要;我現在有事,不能……
2、怎樣引起他人注意:喊名字或稱呼,打擾一下……
3、怎樣要求、請求:我可以……嗎?麻煩你……、請你……、你能不能……、我想……行不行?
可別小看這些簡單的話語,有些孩子還真不知道怎麼表達。
Wendy老師有話說: 盲目補課,不如一個小小好習慣。當孩子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學習技巧,那學習對他們來說,不再是困難的事!那何愁成績不會提高呢!
一分鐘認識我:親愛的,你好!我是親子講堂的Wendy老師,這裡有育兒乾貨,有情感小文,如果你是媽媽關注我準沒錯,願咱們在育兒路上共同成長!親子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