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媽媽,意味著很多不為人知的辛苦和付出。」
支撐你捱過那段最艱難的時刻、完成「媽媽」身份轉變的,是什麼呢?
每個人回想起來,都有一段不一樣的故事。
為母則剛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理解與呵護才是當媽的心靈雞湯!大家好,我是面膜媽媽
成人後很多父母會給孩子送房子、車子......
你有考慮過什麼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呢?
作為父母,如果我們留給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財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給孩子留下一些生產性的財富,才是真正對他們負責。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擁有創造幸福的能力。
我們送孩子的第一份禮物是生命和愛,那麼今天,我們最應該送孩子什麼禮物,什麼是我們能送給孩子、可保障他們一生幸福健康的禮物呢?
01 第一件禮物:閱讀。
閱讀可塑造孩子的智力、品質。
我相信,雖然家長對孩子的具體期望各不相同,但共同的地方也很多,那就是孩子一生健康、幸福——這種大目標,通過「教育」所能實現的就是: 第一給孩子良好的智力,第二給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質。
人在智力方面可能有一些先天差異,但塑造智力的空間也很大。發展智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閱讀,這一點已被現代心理學研究證實。
一個人的智力水準與其閱讀量呈正比:閱讀可拓寬見識,讓人獲得超越日常生活的知識。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一個學習上潛在的差生。」這是他多年在教學一線研究和觀察後得出的重要結論。
閱讀不但可以塑造一個孩子的智力,還可以塑造孩子的品質。
任何一部書,只要是一本好書,往往都充滿真善美的情懷,其核心價值觀也是正面的。
這些東西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個從閱讀中經歷了豐富的生活,傾聽了眾多的智慧,分享了無數思考成果的孩子,其思想會更成熟,人生境界會更美好。
很多道德和意識問題,從根本上講,都可以說是智力問題:有智力才有思考和反思的能力。由此也可以得出閱讀的 第三層功效——修復心理創傷。
一般來說,人們多少都帶有某種童年時代的心理創傷,只是輕重程度不一樣。
父母和老師都可能會在無意中傷害我們,生活和命運也可能對我們不公。有的人能戰勝這些傷害,有的人則在陰影中傷痛一生。
一個從小建立了閱讀興趣的人,會有更好的自我治療的能力。
這一點,也是基於前面提及的閱讀帶來的智力和心理兩方面良好的基礎。
當然,閱讀的功能不可能強大到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
拆一座房子可能只需一把鎬頭,而蓋一座房子則需要動用許多工具和手段。
教育孩子也一樣,閱讀雖然非常重要,但還需要其它要素來配合。
02 第2件禮物是:身教。
家長的行動比語言更有說服力。
很多家長都很困擾,說自己的孩子跟小朋友玩時,老打別人,講道理沒用,揍一頓也沒用。還有人問,如何才能改掉孩子的壞脾氣?
其實,這些家長只看到孩子的不是,卻看不到自己給了孩子一個生氣就打人、愛發脾氣的壞榜樣。而家長用行動告訴孩子的,遠比言語告訴得多。
古人說得多好,「言傳不如身教」,這六個字無人不曉,但有多少人會以此為鏡,真正踐行身教?
活在虛榮中的家長不可能教給孩子踏實,刻薄的教師也不可能教會孩子寬容。
為孩子做出表率,不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麼樣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處時是什麼面貌——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法:言傳身教。
第3件禮物:自律
7月份,清華大學畢業典禮上,女孩張薇的演講刷爆了朋友圈。
她來自甘肅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在進入清華大學以後,曾一度因為基礎薄弱而遇到了很多困難。
微積分作業要比別人多花三四倍的時間;
競選班長不成功;
報名實踐支隊失敗;
仰臥起坐100分只拿到了20分……
面對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她曾經放聲大哭,也曾陷入自我懷疑。而哭過之後則是重新規劃,高度自律。
最終,她的堅持迎來了生活的「驚喜」。
她參加了辯論賽,和小夥伴一起獲得了「辯論好聲音」的冠軍。
她當上了班長,開始指導實踐支隊,還順利拿到了優秀獎學金。
她的仰臥起坐也及格了。
漫漫人生路上,有鮮花,也有荊棘,還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自律,會幫孩子尋找到黑夜中的那束光,在困難面前依然堅定前行。
自律,讓孩子未來充滿更多可能
面膜媽媽有話說:
好的父母,並不是給孩子留下多少房產,多少存款,而是言傳身教給他們終生受用的習慣,從小養成孩子最珍貴的氣質。
我是面膜媽,一個愛看書、愛學習的媽媽,專注孩子成長教育,想要瞭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別忘了關注我,面膜媽媽將持續輸出更優質的內容。面膜媽媽養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