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 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僅有20%與智力因素相關,剩下80%則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佔據了重要的位置。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養成某個習慣,我們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 如果所養成的習慣是好的,那就會終身受益,而兒童時期則是培養習慣的最好時期。
大學聯考狀元馬驍說,自己的成功離不開好的學習習慣的加持。
馬驍的父母都是大學老師,從小他們就可以培養馬驍的好的學習習慣: 寫不完作業不能睡覺、睡覺前回憶總結當天學的新知識等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後,父母對馬驍的管理就很「放鬆」了,因為他們知道「 學習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馬驍是會認真學習的」。
正如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所說:
那麼,想成為學霸,需要從小養成哪些習慣呢?
02 學生時期,需要養成的3個好習慣
(一)認真預習的習慣
很多同學往往會陷入「重視聽課,但不重視預習」的誤區。
俗話說,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在學習中看似不重要,實則非常重要。
課前預習能鍛煉我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改變被動學習的局面,減少對老師的依賴。眾所周知,發揮出主觀能動性,能讓學習事半功倍。
據悉,大多數學霸都擁有強大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是促成他們取得好成績必不可少的一環。自主學習能力就像肌肉,不斷鍛煉(練習)才會變得更加發達,預習無疑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最好的鍛煉方式之一。
課前預習能提前幫我們清掃學習障礙,提高聽課效率。
提前將要學習的知識過一遍,找出自己不懂的點,等老師正式講課時,就可以有的放矢,多花注意力在自己有疑問的地方,極大的提高聽課的效率,降低聽課難度,同時有助于培養自信心。
那麼,預習時,具體需要做到哪些點呢?(這部分建議收藏)
(二)定時總結歸納的習慣
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聽課寫作業,沒有主動的輸出,效果並不好。
美國華盛頓青少年學習研究所的一組資料表明: 在對1000名學生做隨機抽樣後,跟蹤調查發現,90%學習好的學生往往擁有主動復習、歸納整理所學知識點的習慣。
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 在主動復習、歸納的過程中,學生的大腦對知識進行了二次思考、深入加工,從而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透徹,記憶自然更加牢固。
從小養成定時總結歸納的習慣,好處不言而喻。不僅能提高知識掌握的深度,還能避免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學了啥都記不起來的尷尬情況。
可以說, 定時歸納總結的習慣,是學霸的標配。
(三)定時整理錯題的習慣
錯題是做題最寶貴的財富。很多同學往往對錯題很不屑,老師安排記錄錯題,也是湊合寫寫、敷衍了事。
殊不知,這就相當于—— 有直線捷徑你不走,非得走彎彎繞繞的小路。多浪費了功夫,效果還不好!
錯題是我們知識薄弱點的集中反映,與其做1000道新題,不如做好100道錯題。
▲某學霸整理的錯題本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1000道題中,可能有950道你已經會做了,再去做它們其實是浪費時間,真正有意義的,是攻克那些你曾經不會做的題。保證以後不出錯,這樣才能起到提高分數的作用。
Wendy媽咪有話說:
很多父母就像上面說的:不學就不學吧,確實也挺累的。你要知道,吃不了學習的苦,將來就要吃生活的苦,不是所有人都像父母一樣可以包容、原諒你。
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也是有反復的,這個就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多督促,多檢查,讓孩子不斷的養成好的習慣。
看過這樣一段話:種下一種行動,收穫一種行為;種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只要行動你就成功了一半,習慣的好壞也主宰了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堅持不懈,直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