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作家說過: 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童年時,父母于孩子而言是萬能的,是唯一的依靠。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
等到孩子長大了,獨立了,就會和父母漸行漸遠。教育的黃金時期,也許只有十年!
孩子的教育是一場無法倒退的直播,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
作為父母,在教育路上,千萬別放養你的孩子。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最終都會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
世上沒有壞孩子,只有不稱職的父母,世界正在懲罰那些帶孩子偷懶的父母,別做一個「過期父」母,從現在開始,我們不再偷懶,好好陪伴孩子吧。
我們總是教育孩子學習不要偷懶,做事不要偷懶,自己卻在生活中處處偷懶,尤其是在陪伴孩子這件事上偷懶。
殊不知,你在孩子身上偷得懶,孩子早晚都會以讓你意想不到的方式還給你。
01
你所偷的懶,未來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
現在有這樣一種教育理念:慢養孩子,靜等花開,窮養,富養不如慢養。
推崇這種教育的家長其實不是在推崇快樂教養,而是給自己沒有時間陪伴和教育孩子找的理由。
《媽媽是超人》中包文婧曾被網友戲稱為「巨嬰媽媽」,因為她極少親自帶孩子。
女兒餃子一直由姥姥照顧,在節目中餃子因為離開了一直帶她的姥姥而焦躁不安。
在餃子第N次號啕大哭時,包文婧終于失控,竟然也跟著哭了出來,看得出,她已經無助到幾近崩潰。
明星尚且如此,現實生活中像包文倩這樣,在帶孩子上「偷懶」的年輕父母越來越多了。
教育家陶行知說: 我們對于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對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希望太切。忽視則任其像茅草樣自生自滅。
陶行知所說的「忽視」就是家長在孩子身上偷懶的具體表現,如果你偷懶,不但親子關係質量會受影響,孩子成長過程也會坎坷得多。
父母為了自己少些麻煩或者多些刷手機和享受生活的時間,缺席孩子成長,以後會有更大的麻煩。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將來都會變成巴掌打自己的臉。
02
不偷懶的父母,從改變自己開始
不想在孩子身上偷懶,父母要學著從改變自己開始。
很多父母不願意花時間去為孩子改變,理由是:我的父母都是那樣教我的,我不也健康成長麼?
著名影星孫儷可謂是教育孩子的典范,在一次活動中她曾說過:
「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先要把自己教育好,有了孩子之後要加強對自己的改變和學習」。
她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得。前幾天孫儷在微博上發了一個教育孩子的心得。
她微博上的這句話其實是寫給自己的,因為錄音師說她嗓門變大了,聽到這句話後,她意識到:嗓門大是因為吼孩子吼出來的,所以她發了這個微博,以此告訴自己要改變。
陪讀生活是辛苦的,卻也是幸福的。
在王媽媽看來,等孩子上大學工作以後自己的事情會越來越多,所以她格外珍惜這兩年和孩子相處的時光,累了辛苦了也特別值得。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一個優秀不偷懶的父母,要時刻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後用心去改變,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改變。
03
不偷懶的父母,從用心陪伴孩子開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孩子最討厭家長的行為有哪些?
一個知乎高贊回答是:在回答我問題時,總是敷衍我。
一個「敷衍」說出了,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缺乏耐心,許多父母總是強調理由說,我沒有時間,我還要掙錢養娃,哪有時間陪他啊。
前段時間,一個4歲小孩的英語教學視訊火爆網路。
視訊裡,小男孩面對鏡頭鎮定自若,拿起筆在黑板上寫寫畫畫,對著鏡頭做英語單詞教學,一點也不怯場,並且條理清晰,甚至有一股名師范兒。
有網友懷疑,男孩是美籍華人,孩子媽媽表示,孩子之所以英語這麼好,是一直都在自學,媽媽只是每天陪著孩子做到了三點:
1、 每天儘量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做到高質量的陪伴。2、角色要分得特別清楚,我們並不是要教小孩,因為我們不是老師,更重要的是一個陪伴者和他的學習同伴。3、我們是以學生的身份跟他一起學習,你樹立起來的榜樣,他是看得見的。
聽完孩子媽媽的教育之道後,才明白,原來不是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是別人家的父母肯陪伴。
著名教育家吉爾博特說:「十年以後,你不會因為今天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小時而後悔。」
教育就是父母陪孩一起經歷生活的陽光與風雨,為了同一個目標,肩並肩一起努力,在孩子成長的路上,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04
不偷懶的父母,從學會傾聽開始
在不少家庭中,父母都喜歡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和孩子交流,他們常常不等孩子把話說完,就給孩子貼標籤。
父母總希望孩子聽話,但父母卻經常聽不到孩子的話;父母希望孩子懂事,但父母卻常常不懂孩子的內心。
聽過這樣子一個故事:
一個媽媽拿出兩個蘋果給兒子,她想看看兒子會不會把好東西分享給別人。兒子拿到蘋果後,先把蘋果分別咬了一口。
這時,媽媽有點生氣了,剛要開口跟孩子講,好東西要和別人分享時,寶寶把其中咬過的一個蘋果遞給了媽媽。
媽媽生氣地說:「寶寶,不要把自己吃剩的東西給別人哦。」
兒子伸出去的手停在空中,有點失落地說:媽媽,我是想嘗嘗哪個蘋果更甜,然後把更甜的那個給你吃。
伏爾泰說: 耳朵是通往心靈的路。
有時,我們看到的,未必是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而傾聽孩子內心的話,我們才能真正看懂孩子的內心世界。
龍應臺說: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賴的十年裡用心教養,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長到青春期,父母再怎麼努力,也再無法提供實質性的影響。
Wendy媽咪有話說: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都應該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這驗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對外界的應變能力。「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
我突然很感歎,我告訴我自己,我必須要在黃金時期內幫我的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因為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一轉眼就過了。我不想將來只有歎氣、搖頭的份兒。
是呀!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小孩兒是老天爺(或上帝)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老天爺(或上帝)就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了。
不偷懶的父母,才能養育優秀的孩子。鞭策自己不斷進步的父母,才更有資格監督孩子進步!
你在教育孩子方面,偷懶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