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寫作業才能玩」,你還以為在給孩子養好習慣,其實是毀了孩子自控力

小魚 2022/06/05 檢舉 我要評論

如今不少孩子九月份該升小學,這讓很多家長都格外緊張。小學跟幼稚園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學習為主,而提到學習,作業不得不重視。我家樂樂現在也開始有作業了。幼稚園的意思是讓孩子提前適應一下,培養一下寫作業的好習慣。

按照我的想法,好的寫作業習慣就是寫作業第一,玩耍第二。但在實際操作中,我發現樂樂並不樂意這麼做,強制執行效果也不好。後來翻了些教育書籍,發現連教育專家也不建議這樣做。

錢志亮教授是著名教育專家,在孩子幼升小方面頗有研究。他堅決反對回家先做作業的做法。他說,想要孩子適應小學並獲得好成績,提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關鍵。良好的學習習慣共五步,「做作業」並不是唯一的一步,前後各有兩步。

案例:

我同事孩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學習成績不算好,可同事並不著急,因為她聽老師說:「一二年級是打基礎,主抓學習習慣,以後慢慢大了再抓成績不晚。」於是同事對孩子的管教,一切出發點都在嚴防死守讓他按時完成作業。

為了讓他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同事一回家就總說「先寫作業才能玩」,又是拿零花錢和零食「賄賂」,又是又吼又罵地「嚴管」,一開始孩子倒是還願意配合,也能乖乖完成作業,但是不走心。時間長了,孩子不但不配合,還變得更不愛學習了,最終也沒讓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同事對此很是疑惑,認為自己的規矩理應能激發孩子的行動力,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可是怎麼就變成減弱孩子的學習熱情了呢?

對於孩子來說,看電視、玩耍應該跟他們學習、寫作業一樣,是他們自由享有的一個權力,父母無權拿來作為條件要脅孩子,否則只會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做作業前的身體準備:換鞋喝水吃東西

孩子放學回家後,狀態其實跟成人上完班差不多。這時候他們的大腦還是昏沉的,因為剛從緊張的學習氛圍中脫離出來。孩子一進門就去寫作業,就好像又讓孩子多上了一節課一樣,孩子的下意識是拒絕的。因此,一定要給孩子留有一定的休息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可以讓孩子慢慢進入寫作業狀態。

孩子放學後,先放下書包換好拖鞋。之後去洗洗手,喝點水吃點東西,補充一【下☆體】力。這稱為」身體準備」。

做作業前的學習準備:複習

身體準備做好之後,就要開始寫作業了嗎?先別急。要知道作業是為了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點,是一種檢測手段。如果在寫作業前加入「複習」環節,將當天內容再熟悉一下,知識點就會記得很牢,也不必在寫作業時頻繁翻看書本查看了。

另外,養成複習的習慣對於鞏固記憶力頗有好處。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當天所學的知識如果不及時複習,會很快遺忘。而如果趁印象還深的時候再次複習,將會記住大半。很多學霸都有課後複習的習慣。養成這個習慣,會讓孩子的學習效率事半功倍。

作業完成後兩步走:檢查和預習

有小學生的家長會知道,完成作業後其實還需要檢查和家長簽名。有些家長往往會在檢查環節暴跳如雷,弄得家裡雞飛狗跳。但實際上,檢查這個環節家長不能代勞,最多指出有幾處錯誤,讓孩子自己翻書去找。這樣有助於孩子養成對自己負責的習慣,減少依賴感。

檢查完作業之後,最好能督促孩子預習明天功課。預習的目的是確定難點疑點,這樣孩子第二天聽課時可以挑重點聽,提高聽課效率。

收拾書包是結尾

心急的家長會覺得,作業做完還要預習我忍了,怎麼把「收拾書包」也算上了?其實,學會收拾書包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習慣。讓孩子自己收拾書包,能養成孩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同時也會減少粗心的毛病。更重要的是,頭一晚收拾好書包,第二天吃早飯後就可以拎著走了,很省時間。

如果家長覺得這樣的學習習慣步驟太多很麻煩,其實也有個小竅門,將這些步驟分解列出一二三四五,貼在孩子書桌上,每完成一項打個勾。正如睡前步驟雖然多,但日子久了孩子自然會按照程式一項一項來,這樣的學習步驟堅持做,孩子慢慢就會內化為習慣變得很主動,到時候家長自然省心很多。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