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逛商場,爸媽故意將4歲兒子丟下,孩子的表現讓人點贊!
教育孩子,只說不練那就是耍嘴皮子。孩子的大腦容量是如此之大,父母每天都在教導孩子們生活經歷,但是,孩子在同一天聽到的話,可能第二天就會忘記。
例如,父母對你的孩子說:對陌生人保持警惕,現在有很多人販子,也許有一天你會被帶走。
成千上萬的孩子被告知不要接觸陌生人,但轉眼間又受不住誘惑從而信任了騙子。
幸運的是,我的孩子沒有碰到壞人,如果要是撞上壞人,孩子們甚至都不知道怎麼跑。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真正理解生活的真相,你不能只是用你的嘴說出來,而要實踐它。
只有孩子真正經歷了它,它才會有覺醒的效果。
4歲的兒子被父母帶到商場之後,父母卻不見了
在生活中,難免要帶孩子去一些人多的公眾場合,把孩子帶到超市或者大型的商場。在這些公眾場合,孩子 走失事件不在少數。為了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有些家長為此專門進行了 真實情況的類比。
明明今年四歲了,這天剛好是週末,父母也休息,於是父母帶著明明去逛商場。商城裡面有一個大型的遊戲機,孩子每次都喜歡去那裡玩,於是把孩子帶到那裡之後,父母就 偷偷的離開了。媽媽的目的是想看看兒子與父母走失之後,會有怎樣的反應。
這時候,爸爸媽媽已經找好了一個隱蔽的角落,既能偷偷的觀察到兒子,又能不被兒子發現。只見兒子在遊戲廳玩得不亦樂乎,絲毫沒有察覺到父母的離開,直到孩子手裡的遊戲幣沒有了,才開始 到處尋找父母。整個遊戲廳都找遍了,還是沒有找到爸爸媽媽。
明明的臉上開始出現焦急的情緒,左邊看看,右邊找找,但還是沒有早就躲起來的爸爸媽媽。孩子的表情特別的失落,感覺眼淚都要掉出來了,這時候媽媽本想出去抱著兒子,但是在看到有一個穿保安制服的工作人員出現後,媽媽卻想看看孩子 是否會向工作人員求救。
果不其然,孩子跑到工作人員的面前,跟叔叔說自己走丟了,找不到爸爸媽媽了。商場的工作人員看著孩子焦急的樣子說,「沒關係,我帶你去廣播室,你爸爸媽媽也一定在找你。」
躲在後面 觀察孩子情況的父母,此刻立馬就跳了出來,也對保安人員進行了感謝。並對孩子的行為表示稱讚,問孩子為什麼知道去問這個叔叔,孩子說:「老師教過我們,如果和父母走丟了,一定不能大聲哭泣, 要找穿制服的人。
在生活中,孩子不小心迷路了,很多時候不是被人販子帶走,而是孩子玩了一會兒,父母粗心導致暫時失去聯繫。
所以,這個小故事提醒我們,當孩子在擁擠的地方迷路時,請告訴孩子不要哭,或者小心被壞人當作善良的人盯上。
要告訴孩子,學會找人幫助自己是最安全的方式,如果孩子能記住父母的電話號碼,就就更容易聯繫了。
面對走丟,父母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尤其是當你和孩子出去的時候,孩子很容易對身邊的新事物感興趣,忘記跟隨父母。
在公共場合有很多人,也很容易分散父母的注意力,在這個時候,父母很有必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處理走失的問題。
1、冷靜和安靜,越是恐慌,就越容易成為壞人的目標。
如果孩子和父母不小心分開了,父母應該教他們的孩子不要驚慌,越恐慌,哭得越大聲,也越容易被壞人盯上。
此時,如果有壞人來帶走孩子也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要告訴孩子一定要冷靜下來,假裝父母在自己身邊,然後慢慢地尋找他們。
2、向合適的人求助
如果孩子真的找不到他們的父母,他們可以找到合適的人尋求幫助,例如在商場找保安,找相關的工作人員,在外面找交警,或者讓店主幫他們報警等等。
這些人會幫助孩子找到父母。
3、記住父母的姓名、電話號碼等。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儘快記住父母的名字和電話號碼,這樣即使有一個善良的人想幫助孩子,他也可以直接聯繫父母。
不過,家長亦應留意,當他們帶子女外出玩耍時,亦應不斷提高他們的安全預防意識,尤其是前往公眾地方,人群本身就很擠,家長應提高安全警覺性。
要時刻把注意力集中在子女身上,一旦成為壞人的目標,或兒童直接失蹤,後果是不可想象的。
身為寶媽的我認為,這種實戰演習只要一次就足夠了,如果給孩子太多的訓練,也很容易使孩子產生心理陰影,失去安全感。
畢竟,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真實的情況,他們只會產生更多的恐懼和心理不安,但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安全預防教育是勢在必行的。你們是如何教育孩子處理走失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