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寫作業,監督是手段!國小低年級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注意這3個問題,孩子成績才能提高

Wendy媽 2022/05/08 檢舉 我要評論

一提到陪娃寫作業,不少家長就頭大,有網友將此形容為上一分鐘「父慈子孝」,下一分鐘「雞飛狗跳」。若想要真正陪伴和輔導孩子真正將作業寫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狀態,家長們除了良好的心態、一定的知識儲備外,其實更要講究方法。

01

慧慧家孩子今年五年級了,從一年級開始,慧慧和她老公就輪流陪孩子做作業,很多知識他們都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他們為了孩子又重新拾起來了課本,而且總是學在孩子前頭,為的就是能夠輔導孩子寫作業。可是他們發現,他們這樣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似乎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反而讓孩子失去了獨立性,對他們百般依賴。

家長的陪伴對于孩子成長非常重要,但家長需要不需要全程陪伴呢?這也是很多家長很困擾的問題。很多家長吐槽,感覺陪著孩子又上了一次學,但是孩子學習效果並不好。每個陪學家長時刻要提醒自己注意分清主次:陪學永遠只能擺在一個次要的位置,學習的主體應該是孩子。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都表現在那些方面?

1、條理性差、做題沒順序

2、書寫隨意、愛用橡皮

3、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

4、故意磨蹭、拖延時間

5、離不開手機電視,不願意寫作業

02

小學低年級,在孩子還沒形成自律的年齡,家長陪寫作業其實是有必要的。

總結起來,這幾個方面需注意:

不像監工一樣監督孩子寫作業

有些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就像個監工一樣在旁邊盯著孩子,看著他一筆一劃、一題一題地做,發現哪裡錯了當即指出來,接著就忍不住批評孩子。

這種方式,帶給孩子的只有緊張感、壓迫感,孩子害怕自己出錯,不敢下筆;動不動指點一下,也會分散孩子注意力,擾亂孩子的思路。

不但起不到好作用,反而會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對寫作業產生厭煩、抵抗心理。

寫作業,孩子是主角,家長只是一個從旁輔助的配角, 培養孩子自主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才是關鍵。

因此家長不要在這個過程中干涉過多,等全部結束後再做檢查或指導,保證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獨立、投入。

家長在一旁可以做什麼呢?看書、練字、做手工、安靜做自己的工作······你專注、認真的樣子,也會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

▌定好規矩,做好時間規劃

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明確立好規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會省去父母很多的嘮叨、催促、提醒,孩子也更自覺。

比如:

① 寫作業前自己整理一下一共有哪些作業,先做哪些後做哪些寫在本子上,按順序完成

② 寫作業時不能隨便離開座位,不能玩手機、玩玩具

③ 要認真書寫,保持卷面潔淨,儘量控制少用或不用橡皮

④ 寫完作業要認真檢查,並做好更正,然後可以預習明天的學習內容

為了提高孩子的寫作業效率,減少磨蹭拖拉,引導孩子做好時間規劃也很重要。

可以讓孩子在書桌前放一個鬧鐘,自己預先估算一下每門作業的完成時間,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家長把握好這些大方向,引導孩子按照定好的規矩完成,適當給予鼓勵,增強孩子的信心,在日復一日的實踐中,孩子會逐漸養成好習慣,專注力、堅持性也會得到大幅提高。

▌家長的態度和說話語氣很重要

家長始終需要明確,寫作業、學習的主動權在孩子,家長切不可越俎代庖、包辦過多,把本屬于孩子的責任攬在了自己頭上。

比如作業沒完成比孩子還著急,一遍遍催,要不就是著急上火、罵孩子;看到孩子的錯誤就生氣、焦慮,滿面愁容;對孩子控制過多,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作業······

家長的這些行為,其實都帶著一種負面的能量,不相信孩子,慢慢地,孩子對寫作業、學習越來越厭煩、被動,也會越來越依賴父母,不願自己動腦思考。

因此,家長的態度很關鍵,把寫作業、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自己;

檢查孩子的作業,也不是為了簡單的糾正對錯,而是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在弱項上下功夫。

家長認識到這些,心態放平了,情緒自然也就穩定了,不會動不動就發脾氣。

在和孩子溝通時,家長也儘量不要帶著情緒,客觀描述孩子的問題,比如卷面不太整潔,寫字需認真,不給孩子貼「笨」「豬腦子」能負面標籤;孩子做得好、有進步的地方,也要給予鼓勵,給孩子信心。

當孩子在寫作業、學習上感覺良好了,他才可能熱情、主動地投入其中,從而越做越好,不斷進步。

wendy 媽咪有話說: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孩子需要幫助時,父母不要急于幫助孩子找到答案,要引發孩子思考,找到解決的辦法。讓孩子勇于挑戰困難,並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陪孩子寫作業,監督是手段,但是幫孩子建立起自己學習的能力才是終極目標,一旦家長願意花幾年的時間幫孩子建立起超級強悍的自我管理和學習的能力,孩子進入國中高中大學乃至走上社會,都會因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受益無窮。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
更多推荐